首頁
研究室簡介
指導教授
研究成果
研究計畫
設備
研究人員
博士班
碩士班
92畢
93畢
94畢
95畢
96畢
97級入 學
98級入學
 
99級入學 謝旭凱 謝宗廷        
100級入學 張介豪          

蕭美枝
hsiao mei-chih

葉清民
Yeh Chin-Ming

精密塑膠射出最佳參數之數學理論與實驗研究(碩士論文)
本研究所呈現的內容為針對薄板塑膠材料在射出成型過程中,設計各影響因子使產品得到最小的翹曲量。在射出成型中,許多影響因子會導致產品產生缺失如流痕、收縮、內應力和翹曲等,然而,在射出成型條件設計中,減少翹曲量的產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本研究中係採用修正牛頓-拉普拉森法的理論方式( modified Newton-Raphson ),應用在射出成型條件中,尋找最佳的射出成型條件使產品所產生的翹曲量為最小。在設計成型條件的過程中,考慮的範圍包含了流體力學、熱傳導問題和熱應力方面,設計的參數有保壓時間、保壓壓力、熔澆溫度、模具溫度和冷卻溫度等五項因子。本研究所提出的數值分析結果也將與利用田口式的實驗方法結果做比較,發現本研究的方法不但比利用田口式的方法快速且也可得到較小的翹曲量。

趙建銘
Chao Chien-Ming


符號運算結合拉式轉換法求解逆向熱傳導問題

朱國隆
Chu Kuo-Lung


以多邊型逼近二維曲線之理論與研究

三次元量床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量測機器上複雜曲面的精確量測。由於三次元量床具有快速、精確、彈性與自動化量測的優點。因此三次元量床之基本架構包括機械構造與探針系統兩大部分。對機械結構所產生之位移與溫度誤差已有文獻探討加以補正。至於探討探針系統部分,大部分的研究顯示對已知之工作物件(已有CAD模式),可求得探針頭(圓球形)與工件接觸點之法向量加以補正,但對於未知工件(亦既五體尚未建立CAD模式)則無有效之策略。 在本研究是以疊代量測的方法去探討工件的量測路徑,再提出本研究的理論與驗證性。在本篇中提出四個例子來說明本研究。第一個例子是證明本研究的可行性。第二個例子是證明本研究的精確性。再以數值的方法來方法來表達出本研究的可行性與精確性。此外,可發現本研究的方法被工業界所使用在量測上問題解決。

一般來說,多邊型圖形逼近(Polygonal approximation)的作法分為兩大類,一、最佳化的方法(Optimal polygonal app- roximation),且大都使用動態規劃(Dynamic programming)方法來逼近圖形。二、規則性的逼近法(Heuristic algo-rithms) ,使用一定的運算規則去得到所需逼近的圖形。本研究的方法,以基因演算法結合最大周長法去逼近圖形,以達到最佳化之 逼近。 本文中評量各種圖形逼近法,判別方法可分為兩大部分。一、干擾的資料,即當原圖檔因擷取上的誤差、或是擷取時的 不穩定,造成圖形的平移或旋轉,依此作為評量各種圖形逼近法在此條件下的表現。二、改變比例放大係數,即當原圖檔因 距離上的不同,造成圖形的放大或縮小,依此做為評量的依據。以基因演算法結合最大周長法去逼近圖形時,當圖形的平移 或旋轉時,最大的周長並不會改變。當圖形放大或縮小時,周長值會改變,但所構成最大周長值的染色體,因其相對極大值 不變,即構成最大周長的點位置不改變,所以不管是干擾的資料或是改變比例放大係數,基因演算法結合最大周長法去逼近 圖形在此條件下都擁有極佳的表現。

趙國驊
Chao Kuo-Hua


符號運算結合拉式轉換法求解逆向熱傳導問題

巫益賢
Wu Yi-Hsien


微小齒輪的精微沖壓連續模具設計與製作之研究

本文提供一種新的混合數值演算法,分析逆向熱傳導問題(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由於拉普拉斯轉換技巧的運用,可於特定時間,求得系統的溫度分佈,而不需一個一個地隨時間間隔來計算。另一方面,符號運算(Symbolic Computation)則以有限差分法來計算溫度場,並且直接快速地將量測溫度或未知邊界以線性方程式表達出來。因此,本文能以最有效率、最短時間內,將已知或已量測之內部溫度數據,結合電腦符號運算,透過拉普拉斯轉換(Laplace Transform),求得未知表面溫度,即使,時間隔點擴大,亦可直接解出逆向熱傳導問題結果,提供了另一種解逆向熱傳導問題方法的可行性;反之,亦可藉由熱傳導方程式及已知表面溫度,結合拉普拉斯轉換法及符號運算,重新安排熱傳導問題的矩陣方程式,簡化其繁雜過程,來提高計算的效率及準確率,預測未知內部溫度。 現今科技及工業的快速發展,成品及零件也越趨微小化,因而發展出奈米加工、精微加工、微沖壓加工等。精微沖壓加工範圍很廣,其中精微沖剪沖壓加工最被廣泛應用,精微沖剪沖壓加工於一般業界所定義為沖壓料條材料厚度小於0.4mm的薄金屬板(或稱為薄板),沖剪的幾何形狀為長方形時,長、寬比大於10以上者,或寬度與被沖剪的料條材料厚度之比小於1者,或沖剪的幾何形狀為圓形時,沖剪直徑與被沖剪的料條材料厚度之比小於1者。本研究係以一圓形及長方形的簡單幾何形狀成品經沖剪沖壓加工後的沖剪斷面情形作檢測與分析。(如:沖剪斷面的模輥區、剪斷面區、撕裂面區及毛邊區。)探討沖頭與下模孔間的間隙,得到較佳的沖剪間隙。並利用沖壓加工的基本原理與理論探討如何設計一套微小齒輪的精微沖剪連續沖壓模具,及進行製造加工模具、組裝模具、試模等內容,對沖製微小齒輪成品的尺寸精度、沖剪斷面情形,(如:模輥區、剪斷面區、撕裂面區及毛邊區)、磨耗等各種可能因素與問題探討。本研究所設計之微小齒輪的精微沖剪連續沖壓模具,進行製造加工、組裝模具、試模等實驗與探討,所分析結果精微沖剪連續沖壓模具與一般巨觀的沖剪連續沖壓模具的設計與製造及沖壓加工相近,但其差異在於模具結構精度的要求;微小沖頭、微小零件的強度設計與保護措施及沖頭、下模孔與脫料板三者間的間隙相當小需特別注意冷卻潤滑的問題,若疏忽了冷卻潤滑會造成模具進行沖壓加工時,因摩擦熱與沖剪沖壓加工時所產生的熱,使沖壓加工的周圍環境溫度升高、模具及各零件因熱而膨脹,造成模具進行沖壓加工時咬死,模具無法作動及損壞。

薛開源
ShunKai-Uan

自動化建構二維不連續B-Spline曲線

王泓剴
Hung-Kai Wang


三次元自動掃描格點區塊建立問題之研究

在許多工程應用中存在,一階不連續點的幾何。一般操作上均是以透過人工方式修飾一階不連續之幾何特徵。本研究中擬發展方法辨識一階不連續點,建構一階不連續編輯以達到自動化建構二維一階不連續B-Spline曲線。由於市售軟體軟體多數沒有提供檔案位置直接插入控制點與節點的功能,因此將結合IGES提供自由編輯、編寫的格式,進行控制點與節點插入的動作,再將編輯好的檔案在軟體中執行。本文中模擬的過程先繪製曲線,將曲線分為點資料將點雲資料接合,然後將點雲資料匯入程式取得控制點還有節點的點雲資料,從點雲資料判斷尖點並得到尖點座標,於一階不連續點位置插入節點以及控制點經程式執行產生新的IGES檔案觀察是否產生尖點。研究中以七個具一階不連續點為例子。研究結果顯示七個案例均可以達成保留圖形尖點特徵,完成曲線架構之功能。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顧名思義就是反向思考,以前的設計製造是從有圖形檔來完成實體,在設計改良上費時加上有些實體並不易造型,因此近年來逆向工程發展提供了另一個反向流程方式,並因能縮短設計時間因此工業界已高度重視,例如模具、醫學、風扇、航太、汽車等廣泛運用。逆向流程的第一步驟就是取點,而如何取到準確的點資料是影響整個逆向工程的關鍵之一。三次元量床(CMM)大量應用於測量複雜曲面等,具有精確、自動化量測等優點,其量床架構可分為機械構造和探針系統兩部分。機械部分因振動或其他原因所產生之位移,或因溫度關係有熱脹冷縮的誤差等;探針部分其大多研究顯示對已有CAD檔之工件,可求得探頭(圓球形)與工件接觸點之法向量,但對於未有CAD檔之工件則無有效之策略。本文是以三次元量床(CMM)為量測儀器,在自動量測上本文只探討探針系統部份,探頭的量測路徑與工件接觸點之法向量,是否方向一致影響著取得點資料的準確性,針對機器自動化指令取點上結合趙建銘[10]的研究作為基礎,在測量多邊形時自動量測的規劃以多個三邊或四邊形來分解趨近不規則的多邊形。

黃朝宗
HuangChao-Sung


微型揚聲器磁迴路分析與失真特性探討驗證

黃品霏
Huang Pin-Fei


放電加工熱通量與熱對流係數之估算

本文主要探討微型揚聲器不同音圈在磁間隙中的位置與音圈層數、卷幅高度等重要參數,再運用有限元素分析軟體加以模擬分析,並藉此求出其磁通密度與磁束分布,再以微型揚聲器之振動系統搭配磁學理論,進一步分析磁通分佈不均勻對微型揚聲器失真特性之影響程度,以及揚聲器機構及材料對磁通密度的影響,配合這些分析結果,再將微型揚聲器依照不同規格製作出成品,並實測出其特性性能,並與理論設計值做一比較驗證,對於日後研發新的揚聲器可提供參考的數據,並有助於改進現有微型揚聲器的性能。 本文提出一種以有限元素法(Finite Element Method)與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做結合,來分析預測放電加工之逆運算熱傳導問題(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逆運算熱傳導問題為利用邊界內某些位置的已知溫度,反求邊界上之未知溫度或熱通量,研究方法首先以有限元素分析二維放電加工之暫態問題,之後將矩陣方程式重新組合與排列,並結合有限差分法將溫度場之時間項離散化,最後再利用線性最小平方誤差法(Linear Least-squares Error Method),來預測放電加工之電弧熱源與加工過程中之熱傳遞係數(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放電過程中由於電弧是產生於工件與電極之間,難以量測出實際電弧之溫度,所以只能藉由電極之溫度場作逆運算解析,並結合數值方法估測出電極之加熱端熱源與熱傳遞係數,整個過程需要精確的模擬數據與逆運算方法,才能由得到的數據中推算出近似的估測值。由估測結果顯示使用之逆運算方法,能快速、有效和準確的估測出未知條件,而且未來更能簡單且迅速的運用於多種加工平台與不同的模組領域之中。

郭繼仁
Guo Ji-Ren Guo

放電加工陽極能量效率細數之探討

王瑞詠
Wang Ruei-Yong


以分子動力學分析微熱傳問題

本研究以實驗與模擬分析結果比較,而探討放電加工陽極之能量效率係數範圍。放電加工是最常被使用於製造形狀複雜或高硬度金屬元件,且這些非接觸式的加工技巧從刀具切削製作持續發展應用在微尺度加工上。而在放電加工過程,電極與工件之間產生熱電能量轉換,當極間距離縮小,兩極表面因電磁導電產生電弧火花,而發生局部材料的熔融與蒸發產生凹陷,達到材料移除效果。實驗製作利用熱電偶線埋設於電極圓棒上,配合溫度擷取系統紀錄溫度分佈。模擬分析採用二維軸對稱熱傳導模型,邊界條件為熱通量、自然對流係數與絕熱。結果比較採用相對誤差平均數,取實驗製作最穩定的二至六分鐘及模擬分析之溫度數據。其研究結果為在電極圓棒長度1.5至129.5mm之能量效率係數保持在4.5%至4.7%之間浮動且穩定,而相對誤差平均數皆低於2%。在長度129.5至250mm之能量效率係數從4.4%降至3.6%,其因加工槽上方為一開放空間,造成熱量遭空氣對流帶走,而相對誤差平均數在1%至3%之間。與Patel等人[4]研究所得知之係數範圍 有差距,其因為本實驗無加工液輔助除去熔渣,造成電極底面積碳與接觸面不平均,熱量傳導並非完整。 在分子動力學中,面對較為龐大複雜的模擬系統,需要相當長的計算時間,因此為了增加模擬的速度,便有人利用表列法則去提升計算效率。本研究提出一新的表列法則-修正Verlet 表列,以適用於在分子動力學中日趨複雜的系統,並彌補傳統表列法則因尋求計算速度而使模擬系統因表列而失真之問題。本研究於二維空穴流系統中探討不同分子數及不同動量之系統中,使用Verlet 表列與修正Verlet 表列之差異,並說明修正Verlet 表列較適合用於動量較大以及溫度較高之系統。

徐州富金山
Tui Chau Phu Kim Son


應用B-Spline計算無交叉補償路徑方法之研究

吳宏文
Wu Hong-Weng


自動化建構三維不連續B-Spline曲面

Computing offset of object is an essential issue of geometry design in the field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offset procedure is needed in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 application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mputing offset of geometry such as intersection and discontinuity.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are used to modify the geometrical prototypes and to compute the offset of B-spline curves and surfaces of the geometry object. The self-intersection and the discontinuity compensation path are caused by the high curvature of the geometry model. Therefore, the thesis presents various modeling represented by B-spline curves/surfaces with critical curvature that is intended to the self-intersection path in the offsetting model. In the computing process,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curvature of the geometry model is needed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knot vector of the geometry model is used to reduce the curvature of i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ffset path of curves/surfaces is non-self-intersection. 本論文透過自行研發之逆向工程軟體以自動化之方式建構三維一階不連續(位置連續)之B-spline曲面。在逆向工程中,某些曲線與曲面之區域,需運用視覺以人工手動的方式於逆向軟體中修改B-spline曲線達到所需工業產品之幾何特徵,且在產品特定表面或區域,需要以一階不連續的特徵線表示,其餘曲面部分則維持二階連續的特性。然而以手動修改的方式所耗費時間長,若藉由電腦強大的運算能力以自動化的處理去修改B-spline曲線或曲面,方便設計人員易於修改曲面外型形狀,以增加產品開發時效性。研究中將汽車頭燈反射鏡表面經由光學雷射量測系統擷取點資料,以擬合法取得三維平滑B-spline曲線,再透過自行研發之逆向軟體程式自動搜尋曲線之尖點位置,並於尖點位置重複置入控制點及調整節點為開放均勻分佈型式,將曲線之圓滑部份修飾成尖點(一階不連續)之幾何特徵,利於車燈產生遠且均勻的高亮度光線目的,並從軟體匯出產生一個IGES格式之檔案,可於逆向工程軟體系統中顯示出具有三維一階不連續的B-spline曲線,進而建構出自由曲面、實體模型,並檢驗曲面精度及平滑性,以利於後續電腦輔助工程分析(CAE)、電腦輔助製造(CAM)或快速成型系統(RP)製造出所需要的產品。本論文結果顯示,車燈反射鏡表面之曲線或曲面形狀,快速於所期望之區域呈現位置連續的特徵線,而其餘未修改區域則維持曲率連續的情況。本研究之結果亦可適用於其他領域之幾何模型外形之修改,以節省產品研究開發之時間。

陳威誌
Chen Wei-Jr

三維刀具切削時刀具溫度之探討

陳奕學
Chen Yi-Shiue

太陽能電池封裝過程之溫度探討
本研究以實驗結果比較,探討銑削工作時的銑刀溫度分佈。在銑床工作裡,銑刀佔很重要的地位。掌握銑刀加工時的行為結合高級的精密機械,方能提高工作效率銑製正確的加工面。銑削工作中銑刀的溫度分佈影響加工行為進而影響加工品質,因此來本研究將探討銑削過程中的銑刀溫度。實驗製作部分是利用銑刀本身的熱傳導性質與物理特性,藉由銑刀和工作件銑削過程中所產生的熱源,應用熱電偶線埋設於銑刀上,配合溫度擷取器和個人電腦來記錄銑刀的溫度分佈。 根據統計,世界石油的蘊藏量將再數十年內開發殆盡,加上未來不可預測的天災或人為因素,也可能會加速石油的消耗,而且近年來原油價格高漲不下,所以尋找新的替代能源就更為重要。目前又以太陽能光電最為適當,因為太陽光的能量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太陽能光電(Photovoltaic)是未來能源發展的重點。 本文主要研究太陽能電池封裝過程對於太陽能電池內部材料溫度之分佈與探討,而太陽能電池封裝技術是由PC膜、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太陽能矽晶片、EVA、底板等的排序經由真空熱壓封裝技術所製作而成;我們所要探討的重點是熱壓溫度所造成太陽電電池材料溫度分佈的情形,並採數值模擬分析設定邊界條件及參數來計算封裝過程各點的溫度變化及其分佈情形並比較其結果。

施盛耀
Shih Sheng-Yao


逆向工程自動化消除曲線皺折之方法

阮文德
juan wen-te

Calculation of tool nose radius ompensation in CNC lathe programming
逆向工程主要的關鍵技術步驟包含點資料取得、點資料處理、曲線建構、曲面建構及誤差分析,隨著逆向工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日益複雜和多樣性的產品使得普遍面臨的問題為-處理程序費時、設計製造週期長、製造精度低等。如何快速建構CAD模型,本研究針對解決曲面建構時產生的過度扭曲和皺折現像。在架構造型的過程,通常需運用「曲線」來建構各種不同的「曲面」,並加以適當修飾達成目標。所以本文提供的解決方法分別為以光學3D掃描系統取得點資料,以自行開發語言程式,在進行曲面建構過程時消除曲線架構步驟所產生之皺折。本研究透過程式編程自動完成,減少繁瑣的重覆人力工作,達到更快速且可靠之工作流程。本文中,將以太陽能模型車外型為例,說明本論文之演算流程。 The taper cutting and the arc of a circle cutting in NC lathes programm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due to the errors induced by the nose radius of the lathes tool. There is no tool with a vanished radius that is matched to the path of tool. Practically, the simulation path in NC lathes is based on a tool without nose radius; however, the dimension of the nose radius is existed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illustration, the compensation of the error is needed when an arc of a circle or an arc of a taper is encounter. The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is needed to be calculate in the process of NC programm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extracted the geometry in the area of the excess materials and leads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of the too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nose radius of the tool in the taper cutting and in the arc of the circle cutting by NC lathes programming can be eliminated.

鍾坤榮
chung kun-jung

塑膠材質表面處理應用於真空濺鍍製程中與膜層附著力關連性之研究

莊景富
Jhuang Jing-Fu

射出成型模具溫度數值計算與實驗研究

本文主要探討在塑膠表面上濺鍍非導電性薄膜(NCVM),設計影響薄膜生成的參數,經由電漿清洗、底漆層噴塗、RF無線高頻濺射處理、非導電性濺鍍鍍膜生成、中間層噴塗以及面漆層噴塗等製程工法配置來進行實驗。而後並使用符合ASTM(美國材料試驗協會)D3359-D3002、DIN(德國標準協會)53151、ISO(國際標準化組織)2409的附著性試驗,符合ASTM D3363、ISO 15184、ECCA(歐洲塗層協會) T4-1的硬度試驗以及符合ASTM F2357-04的耐磨性試驗,藉由測試驗證的結果來評估製程參數產生的影響,亦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非導電性薄膜的成長結構及化學性。研究顯示在多重製程工法所產生的膜層相互堆疊中,噴漆塗層與濺鍍膜層生成過程當中的相互附著性反應會受到基材表面的潔淨程度、RF電漿條件參數影響表面活化程度、中介質塗層化學性鍵結塗層與非導電性NCVM鍍膜層等主要因素,影響各膜層在生成過程當中的相互附著性反應。結果亦指出,塑膠基材在噴底漆前,經電漿清洗者,有較佳之附著性,當底漆附著後濺鍍非導電性薄膜前,使用氧氣電漿濺射活化底漆,亦有拉高附著性的功能,同樣的步驟進行在最後濺鍍非導電性膜前,先行噴塗上一層中間層,再濺鍍非導電性膜,亦可改善非導電性膜之附著性 本研究中主要包含了模擬分析與實驗量測兩部分,目的在於探討模具實際溫度與模擬溫度差異,並針對模溫分析了解其對產品的影響,取得模擬與實際狀況的差異性。結合許多學者在射出成型的相關研究,除了產品的變形外,模具溫度與射出溫度是射出成型中的關鍵因素,因此模具與產品間的熱傳遞現象更加顯得重要。
第一部份模擬分析方面,研究中使用Rhino及Moldex 3D軟體進行模具與產品的分析,藉由Rhino軟體建造網格,並且設定感測點,再進入Moldex 3D模擬包含充填、保壓、冷卻等時間的溫度與各項應力變形。第二部份為利用實驗方式將熱電偶埋入模具中,利用原始模擬結果進行射出實驗,搭配數據擷取器取得實際量測溫度,再與模擬結果進行比較,再進行模具溫度與成型過程中優缺點探討。
吳協諭
wu hsieh-yu

張彥暉
chang yen-hui

熱鍛成型之模具表面溫度估算

 

本研究中包含了模擬分析與實驗兩大部分,交互對照模具與鍛件表面溫度與接觸介面熱傳導係數,最後再分析模擬與實驗的模具溫度在理想狀態與實際狀態下的差異性,了解兩者間的差異性後未來將可運用於逆運算法估算出模具或鍛件間不易量測之溫度。在熱鍛造中,除了加壓使鍛件產生塑性變形之外,模具與鍛件溫度變化亦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關熱鍛加工溫度探討,在過去已引起學者之重視與探討,其中又以如何利用鍛件與模具之溫度變化求得鍛件與模具間之熱傳係數為大家重視之焦點。

模擬分析部份,使用了Deform-2D(Design Environment For Forming)求解,分析模具和鍛件在設定的網格點上的溫度暫態變化。實驗製作部份則是先使用加熱器將上下模具加熱,鍛件則放進加熱爐加熱,等到達所需求的溫度再開始實施鍛壓,應用熱電偶線埋於模具上,配合溫度擷取器和電腦來紀錄模具溫度的分佈。

最後探討熱鍛製程中,由實驗和模擬所得的模具溫度來分析模具與鍛件接觸面的未知熱傳量及溫度,進一步可求得鍛壓時,接觸面於不同時刻的熱傳系數。

 

 

陳志昇
chen chih-sheng

 

 

郭政良
kuo cheng-lang

放電加工在模具市場是不可或缺,隨著技術以及市場發展放電加工技術不斷轉變更新,使原本技術更能符合精密、微細以及高效率。加工技術進步帶動了工業發展的創新,積體電路不斷改進使原本手動操作電極進步到自動伺服系統;由伺服控制、偵測適當極間隙準確控制火花達到精密微細除料目的,應用單發放電加工於微細電極前端,瞬間產生一球狀或針尖狀探測頭,可做為半導體與精密產業之探針,則是微放電加工技術應用之一。放電加工常應用於製造形狀複雜與高硬度且經熱處理之金屬元件,從刀具切削製作延續應用發展到微尺度加工上,屬非接觸式加工。放電加工過程中工件與電極間產生熱電能量轉換,當極間距離縮小,兩極表面通電因電磁導電產生電弧火花,因而產生高溫熔融與蒸發之狀態。
  本研究探討微放電加工陰極與陽極之能量效率係數範圍,因加工時無法直接量得加工表面的溫度,所以本研究分兩部分探討,第一部份利用熱電偶線埋設於電極圓棒以及工件非表面處,配合溫度擷取系統紀錄溫度,再利用逆運算法估算熱傳導問題加工邊界之能量效率;第二部份利用模擬分析熱傳導之表面熱行為,所得結果與第一部份比較及印證。期望能藉此研究工件與電極間的熱行為,開發一可行之實驗方法,並發展一套精確、穩定之逆運算法估算溫度、熱阻係數及相關參數。

 

 

本研究使用不同的天然植物染料與透明導電玻璃來製作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利用染料敏化電池所具有的透光性質與對陽光吸收光譜的差異,將不同的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以單片或兩片架構成玻璃帷幕牆,期望能達到阻擋熱量直接進入建築物內部,並提高發電總值之經濟效益,以符合環保、節能及再生能源利用之目的。實驗是將兩個玻璃/太陽電池依不同的間隔距離作擺放,光源由固定的位置作直接照射測試,使用熱電偶線及數據擷取器獲得實驗數據,目的為研究不同種類與組合的太陽電池的發電情形和隔絕熱量傳遞之情形。研究中以雙層藍莓染料電池測得最大發電總值,其間隔長度以10mm為最佳。熱傳實驗因各染料電池穿透程度雷同所以溫度數據相似,距離則是5mm最有效益。發電與熱傳實驗的最佳間隔距離有所差異,若在空間上使用無虞,應以最佳發電總值為間隔距離。

 

 

 

謝旭凱
hsieh hsu-kai

謝宗廷
hsieh tsung-ting
     

 

張介豪